为实现女儿遗愿 这位昆明阿姨创办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
为实现女儿遗愿 这位昆明阿姨创办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
为实现女儿遗愿 这位昆明阿姨创办食堂照顾数百孤寡老人在(zài)云南昆明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,有(yǒu)一间(yījiān)烟火气满满的爱心食堂。小区里的老人只花三块钱,就能吃一顿荤素搭配的饭菜,残障人士、8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免费用餐。这间食堂开业13年从未涨过价,已累计惠及400余名老人。这份(zhèfèn)坚持,承载着创办者王兰兰对(duì)实现女儿遗愿的一往情深。
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,王兰兰(lánlán)(前中)和(hé)义工们合影(5月28日摄)。
2005年,王兰兰的女儿因病去世。整理遗物时,她发现女儿的日记本上写着(zhe):“我(wǒ)想成为一名慈善家,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。”王兰兰从此便(biàn)踏上公益之路,用行动延续女儿未竟的心愿。
2012年,搬入幸福家园小区的(de)王兰兰(lánlán)发现,这个廉租房小区里居住着许多生活困顿、行动不便(xíngdòngbùbiàn)的孤寡老人。为了解决他们的就餐难题,王兰兰在小区内办起爱心食堂。
王兰兰和义工们每天早晨七点开工,买菜(mǎicài)、择菜、做饭、洗碗、打扫(dǎsǎo)……过得忙碌而充实。每天中午和傍晚,爱心食堂人来人往,饭菜(fàncài)飘香。对于(duìyú)居家卧床的老人,王兰兰会送餐上门,甚至帮忙代缴生活费用、协助就医。
在爱(ài)心食堂的储物间里(lǐ),整齐码放(mǎfàng)着社会各界捐赠的粮油物资。13年来,爱心食堂多次因资金短缺濒临倒闭,又总在爱心接力中重获新生。“是无数双温暖的手,托起并延续了这份爱。”王兰兰说。
聊起爱心食堂的(de)未来,王兰兰(lánlán)望向一旁的义工姐妹们,眼中充满感激,又露出隐隐的担忧。平均年龄逾六旬的她们,每天在爱心食堂工作十小时以上,几乎全年无休(wúxiū)。义工沈淑清自爱心食堂开业就来帮工,“只要(zhǐyào)身体允许,我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。”
60平方米的爱心食堂空间不广,却装满了对小区老人的关爱;十余名义工(yìgōng)的队伍不大,却传递着十三年(shísānnián)如一日的温暖(wēnnuǎn)。王兰兰和义工们用朴素的行动,为老人们筑起一处避风的港湾。这份爱,如同春城的阳光,温暖绵长,生生不息(shēngshēngbùxī)。
在(zài)云南昆明五华区幸福家园小区,有(yǒu)一间(yījiān)烟火气满满的爱心食堂。小区里的老人只花三块钱,就能吃一顿荤素搭配的饭菜,残障人士、80岁以上的老人还能免费用餐。这间食堂开业13年从未涨过价,已累计惠及400余名老人。这份(zhèfèn)坚持,承载着创办者王兰兰对(duì)实现女儿遗愿的一往情深。
昆明市幸福家园小区爱心食堂,王兰兰(lánlán)(前中)和(hé)义工们合影(5月28日摄)。
2005年,王兰兰的女儿因病去世。整理遗物时,她发现女儿的日记本上写着(zhe):“我(wǒ)想成为一名慈善家,回报所有帮助过我的人。”王兰兰从此便(biàn)踏上公益之路,用行动延续女儿未竟的心愿。
2012年,搬入幸福家园小区的(de)王兰兰(lánlán)发现,这个廉租房小区里居住着许多生活困顿、行动不便(xíngdòngbùbiàn)的孤寡老人。为了解决他们的就餐难题,王兰兰在小区内办起爱心食堂。
王兰兰和义工们每天早晨七点开工,买菜(mǎicài)、择菜、做饭、洗碗、打扫(dǎsǎo)……过得忙碌而充实。每天中午和傍晚,爱心食堂人来人往,饭菜(fàncài)飘香。对于(duìyú)居家卧床的老人,王兰兰会送餐上门,甚至帮忙代缴生活费用、协助就医。
在爱(ài)心食堂的储物间里(lǐ),整齐码放(mǎfàng)着社会各界捐赠的粮油物资。13年来,爱心食堂多次因资金短缺濒临倒闭,又总在爱心接力中重获新生。“是无数双温暖的手,托起并延续了这份爱。”王兰兰说。
聊起爱心食堂的(de)未来,王兰兰(lánlán)望向一旁的义工姐妹们,眼中充满感激,又露出隐隐的担忧。平均年龄逾六旬的她们,每天在爱心食堂工作十小时以上,几乎全年无休(wúxiū)。义工沈淑清自爱心食堂开业就来帮工,“只要(zhǐyào)身体允许,我们都会一直坚持下去。”
60平方米的爱心食堂空间不广,却装满了对小区老人的关爱;十余名义工(yìgōng)的队伍不大,却传递着十三年(shísānnián)如一日的温暖(wēnnuǎn)。王兰兰和义工们用朴素的行动,为老人们筑起一处避风的港湾。这份爱,如同春城的阳光,温暖绵长,生生不息(shēngshēngbùxī)。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