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“宋陵麦收”火了!揭秘千年石刻与麦田如何共生→

体育正文 102 0

“宋陵麦收”火了!揭秘千年石刻与麦田如何共生→

“宋陵麦收”火了!揭秘千年石刻与麦田如何共生→

今年麦收时节,河南巩义一组“千年宋陵与(yǔ)金色麦浪同框”的绝美(juéměi)照片火爆全网。 巩义宋陵又称“七帝(qīdì)八陵”,有着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造像(zàoxiàng)群之一,被誉为“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” 这群来自北宋的石像见证了怎样的故事?千年文物如何保护?巩义(gǒngyì)这座小城还藏(cáng)着多少传奇? 01、麦田中的千年(qiānnián)石像如何保护 河南巩义市文博事业中心副主任徐馨(xúxīn)介绍,宋陵是北宋7位皇帝(huángdì)及其后妃、宗亲等的陵寝,地面现存(xiàncún)石刻共有1027件。陵墓前安设的石人、石兽统称为石像生。其中永裕陵、永泰陵附近的麦田(màitián)是热门打卡地。 面对(miànduì)这座“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”,不少网友(wǎngyǒu)担心石像遭到破坏,纷纷建议:“给它们加个玻璃罩吧。” 徐馨解释,巩义市(gǒngyìshì)早在近20年前就对(duì)各陵区设立了(le)专门的保护站,目前有122名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全天不间断守护,定期对石刻进行(jìnxíng)专业养护,还在部分陵区实施了“技防”工程,全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。 “加上玻璃罩,文物就像蒸桑拿,会加速毁坏(huǐhuài);加盖遮檐,石像没(méi)了皇家的气派。”对于网友的疑问,徐馨回应,“宋陵石刻与麦田共生的独特景观,正是历史(lìshǐ)与当代最生动的对话方式。” 每年麦收季,陵区麦田会采用收割(shōugē)机进行机械作业(zuòyè),工作人员引导农机手避让石像。针对石刻周围(zhōuwéi)的作物,工作人员都会对其进行人工收割,更稳妥地保护文物。 02“宋陵麦收”的由来(lái) 关于“宋陵麦收”的(de)由(yóu)来,徐馨表示,独特景观并非偶然形成。宋陵所在的这片土地(tǔdì)在历史上长期作为官(guān)地管理。1915年当地人创办职业学校,开始将宋陵土地出租,用以集资办学。随着土地开垦,陵区逐渐与耕地融为一体。 2021年6月起,宋陵核心区3160亩(mǔ)耕地进行(jìnxíng)流转,交由巩义市供销社统一经营,负责宋陵麦田的耕作与收获,统一管理分散的田地,避免破坏(pòhuài)文物 除了“麦田里的守望者”,还有不少石像生(shēng)散落在巩义的各个角落——市区(shìqū)街头、公园、村庄、郊野、山岗,每座石像生都有独特之处: 永昌陵内的大耳朵将军(jiāngjūn)↓ 近些年,陵区土地曾种植过油菜花、向日葵,每逢春夏季灿烂绽放,吸引大批(dàpī)游客和摄影师前来打卡(dǎkǎ)。 目前,2025年夏季的(de)“宋陵麦收(màishōu)”景观已落幕。徐馨介绍,接下来将种植高粱、玉米等农作物,错过“宋陵麦收”的游客,可在9、10月(yuè)来免费参观。 03、巩义,岂止宋陵(sònglíng) 小城(xiǎochéng)巩义,多的是你不知道的历史密码: 这里是华夏文明发祥地的(de)核心区之一,位于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,是距今5300年(nián)左右的“河洛古国”都(dōu)邑。这里,还出土了大象化石,诠释着河南简称“豫”的由来。 △中国考古博物馆内(nèi)收藏的双槐树遗址的陶器。 始建于东汉时期的(de)千年古刹慈云寺,比洛阳白马寺还早建立,被誉为“中原第一(dìyī)古刹”。 位于邙岭大力(dàlì)山下的石窟寺中藏着的一幅“帝后礼佛图”,堪称(kānchēng)无价之宝。 巩义还是杜甫的故乡,他在这里出生并度过童年与少年时代。这里就是“诗圣”笔下“露从今夜(jīnyè)白,月是故乡明(míng)”的深情所系。 有机会去巩义转转,近距离观摩千年(qiānnián)石刻雕像,感受历史的脉搏吧~
“宋陵麦收”火了!揭秘千年石刻与麦田如何共生→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